现代化温室黄瓜栽培技术,看似简单,不是你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现代化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主要采用从荷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引进的温室专用品种,多为水果型黄瓜。特点为生长势旺,结果期长,单性结实,结果能力强,耐低温弱光,抗多种病害。果皮多为绿色,表皮光滑,有棱,无刺瘤。品质好,耐贮运,适宜大型温室栽培。如荷兰的Nevada、Vinginia、Printo(迷你型)、Deltastar(迷你型),以色列的Ilan(迷你型)等。也有采用国内新选育的品种如长春密刺、津春3号、津优3号、中农5号、京研迷你2号等。

(二)栽培方式

黄瓜可采用多种无土栽培方式,如水培中的营养液膜技术(NFT)、深液流技术(DFT)、浮板毛管技术(FCH)等,基质栽培可采用岩棉栽培技术、混合基质栽培技术、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等。使用的栽培设备可以是固定的栽培槽、砖槽、地沟槽,也可使用栽培袋、栽培盆等容器。大型现代温室多采用岩棉栽培方式或无机基质槽栽培形式,南方地区也采用浮板毛管法或深液流法。栽培系统包括贮液池、水泵、进液管、栽培槽(床)、回液管、沉降池等,一般多为循环式栽培。

(三)育苗方法

温室栽培黄瓜应采用基质穴盘育苗、基质营养钵育苗或岩棉块育苗等护根无土育苗,穴盘以50孔或72孔为宜,营养钵可采用8cm×10cm。播种前种子应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采用精量播种,1穴(钵)1苗,一次成苗。出苗后,用1/2剂量日本园试配方营养液淋浇补充营养,管理上应增强光照,保持较大昼夜温差。为防止疫病、蔓枯病等传染性病害,提高植株抗性,可采用嫁接育苗,以云南黑籽南瓜、新土佐南瓜等为砧木,以栽培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

(四)定植

黄瓜幼苗不宜过大,否则根系老化,定植后影响植株生长。一般在3叶1心或4叶1心期即可定植。苗龄在低温季节(冬春季节)可长些,30~35d,高温季节(夏秋季节)适当短些,定植之前须将定植设施准备好,进行棚室和设施消毒,基质栽培应将基质铺好。定植密度可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方式而定,同时也应考虑栽培季节。生长势强,分枝多的品种,温度较高的季节,营养液栽培,密度应小一些,一般每m2(即每亩)定植~株;生长势弱、分枝少、栽培季节温度较低,采用基质栽培,密度可适当高些,每m2定植~株。

(五)环境调控

1.温度调控

黄瓜无土栽培的环境调控应根据黄瓜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冬春低温季节在棚室内栽培黄瓜,夜间气温以保持在15℃,液温保持在20℃为宜。如果夜温过低,则侧枝发生困难,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提高栽培环境的温度,可采用增强设施密闭性能,进行覆盖保温,必要时进行人工加温等方法。夏秋季节温度较高,可采用遮阳网覆盖、地面覆盖银色地膜、地面铺设冷水管道降低根际温度;采用强制通风、顶部微喷、湿帘等方法降低空气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即应采取措施降温。

2.光照调控

黄瓜为喜光植物,弱光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特别是低温与弱光同时作用不仅影响开花坐果,并易导致形成畸形瓜,可通过及时揭开保温覆盖物、延长光照时数等方法提高光照。采用结构合理的棚室设施,日光温室采用机械卷帘,均可提高光照效果。光照强度过高时,可通过遮阳网覆盖遮阳。

3.湿度调控

温室内相对湿度应维持在70%~80%范围,以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减少病害发生。湿度过高过低均会造成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温室大棚在冬春季节为加强保温经常处于密闭状态,内部相对湿度常在90%以上,可以在白天温暖时段进行通风或通过加热降低湿度。

(六)营养液管理

黄瓜无土栽培可使用日本园试通用配方、日本山崎黄瓜专用配方、华南农业大学果菜配方等营养液配方。开花前营养液应控制在较低浓度,EC约1.4mS/cm;开花后可逐渐升高,EC值控制在2mS/cm左右;果实膨大期浓度应进一步提高,EC为2.5mS/cm左右。

黄瓜基质培多采用开放式滴灌供液,即在苗期每天每株供液0.5L左右,从开花期到采收期,供液量逐渐增加至2~2.5L,一般白天供液2~4次,夜间不供液,供液时允许10%左右营养液从基质中排出。每隔7~10d应滴一次清水以冲洗基质中积累的盐类。基质栽培使用的营养液配方及浓度与水培相同,供液应以保持基质湿润为原则,不宜饱和,否则造成根系缺氧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七)植株调整

黄瓜的植株调整包括绑(吊)蔓、整枝、摘心、打杈、摘叶等作业。设施栽培,特别是无土栽培一般不采用搭架方式,而以吊蔓栽培为主要形式。因此,在吊蔓之前,首先在栽培行上方拉挂铁丝,然后将聚丙烯塑料绳一端挂在铁丝上,另一端固定在黄瓜幼苗真叶下方的茎部,将植株向上牵引。当植株长至3~5片真叶时即可吊蔓,株高20cm左右时开始绕蔓,即将瓜蔓缠绕在吊绳上使之固定。

对于现代温室较长季节栽培方式,将植株1m以下(12~13片叶)的卷须、侧枝、花芽全部除去,只留1m以上的花芽。当植株长至2m(20~21片叶)左右时,应即时摘除基部老叶,植株长至2.5m(25~26片叶)时摘除顶芽。顶芽长出后,绕过铁线垂下,利用侧蔓结瓜。一般每周整枝2~3次(打老叶、侧枝、除卷须、疏果等)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黄瓜整枝方式一般有单干垂直整枝、伞型整枝、单干坐秧整枝和双干整枝(V型整枝)等方式。

(八)病虫害防治

黄瓜病害种类较多,危害不同部位的侵染性病害有20多种,主要有霜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黄瓜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近年来温室白粉虱发生也日趋严重。防治方法首先是做好棚室及内部栽培设施的消毒,切断病虫害来源,然后再配合化学药物防治。

(九)采收

黄瓜以嫩果食用,而且持续结果,因此要适时、及时采收。否则,不仅影响果实质量,还会发生坠秧并影响以后果实的发育,进而影响产量。采收期的确定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消费习惯,对于出口产品应根据进口国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采收。一般在雌花闭花后约7~10d,果皮颜色由淡绿色转为深绿色即可采收。

此时短黄瓜长度15~18cm,单瓜重~g;长黄瓜30~40cm,单瓜重~g。小型水果黄瓜(短黄瓜)一般每天采收1次,长型黄瓜每2d采收一次。采收时在果实与茎部连接处用手掐断,果实的果柄必须保留1cm以上。采收一般在早晨和上午进行,主要是避免果实温度过高,否则不仅影响贮运,还因温度过高导致水分散失加快,降低新鲜度,影响品质。采收的产品应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应及时运出棚室至阴凉处保存。采摘应使用专用采摘箱,禁止使用市场周转箱采摘,否则易将病菌和病毒带入温室大棚而传染病害。

(十)拉秧与设施消毒

当黄瓜植株出现衰老迹象,表现为生长势减弱,新叶变小,枯叶老叶增多,植株营养不良,结出的果实大部分为畸形果,产量也明显下降,此时应及时拉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4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