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每发一篇文章都会有关于中药的评论。比如,晚期肺癌化疗之类的效果不行,越来越差,后来找老中医开方子,越来越好。有时候我请发评论的朋友自己删掉,有时候我自己删掉。我看网络上也是这样的风气,过分推崇单纯的中医疗法去治疗晚期肿瘤,感觉与骗子差别不大。我还写了一篇文章我所认识的中医肿瘤治疗说明单纯用中医在晚期肿瘤治疗中是不够的。虽然如此,一些靶向药的中药学属性却引人深思。比如肺腺癌常用的靶向药EGFR抑制剂。这个药的副作用有表皮干燥、发疹等。有朋友在以前文章肺腺癌的黄金靶点——EGFR基因评论中还说到了奥希替尼服用5个月后有甲沟炎和口腔溃疡。这些在副作用从中药学来看说明EGFR抑制剂是一味热药,可能还是偏燥的刚猛之药。
这个药性会让人思考肺腺癌EGFR突变的患者是不是寒邪所致的。或者说辩证为寒的病友用这个药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当然这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比如服药前先请老中医望闻问切看是寒还是热。分二组观察看寒组与热组的差别。观察肿瘤的控制效果,比如DFS,OS,PFS。再观察副作用的大小及耐药时间。最后要动态观察病人的疾病属性有无变化,比如寒症变热症等。
还有一个比较引人深思的是肺与与皮毛密切相关,《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王冰这样注解:“金气坚定,皮象亦然,肺藏应金,故合皮也。毛附皮革,故外荣。所以EGFR抑制剂作用对抗肺部腺癌的有效药物,必然会对皮肤产生影响。比如表皮是EGFR表达最多的地方,这个药对表皮的这些受体应该影响不小。但是人与人又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表皮生长因子与分布与特征可能是所差异(就同如人与人之间的皮肤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对EGFR抑制剂产生的皮肤粘膜副作用不一样。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EGFR抑制剂副作用中医应该怎么治疗,耐药怎么用中医方法缓解。中医对EGFR抑制剂的认识到底是外感六淫,内热炽盛还是火气郁积,这决定怎么用方。耐药我个人认为最开始药物将人体五行进行调和。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是不是五行又发生了变化,需要中医调理与拨正方向,以调整五行的方法延缓耐药。延长一代药物的耐药时间,也延长后续靶向药物的应用时间。
这只是有我个人的思考。毕竟本人不是学中医的,有没有懂行的朋友发表一下观点。中医辩证应该纳入EGFR类抑制剂的治疗观察范畴,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治疗手段,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从这个方面进行中西医结合才是有利的方向,光是打着中医幌子欺骗病友是走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