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铭星闪耀、学习进步!
微课视频
第一课时:
同学们,课时1精彩吗?一起来进入第二课堂吧!
第二课时:
知识点及例题分析
②过滤:“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作用:引流,防止液体飞溅③蒸发:a.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温度局部过高而飞溅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1.碳酸钠(Na2CO3)(1)俗名:纯碱、苏打(2)纯碱不是碱,是盐(水溶液显碱性)(3)用途: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2.碳酸氢钠(NaHCO3)(1)俗名:小苏打(2)用途: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3.碳酸钙(CaCO3)(1)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2)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同步练习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B.小苏打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3.如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A.Na2SO4B.NaClC.NaHCO3D.NaOH
4.下列溶液混合后,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A.HCl和NaOHB.Na2CO3和H2SO4
C.KNO3和NaClD.NaOH和FeCl3
5.下列物质分别能与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反应并能观察到不同实验现象的是()
A.氯化钾溶液B.碳酸钠溶液
C.硝酸钡溶液D.氢氧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H+、OH-、Na+
B.Ca2+、OH-、CO32-
C.Na+、K+、Cl-
D.H+、NO3-、CO32-
7.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Ba(OH)2溶液、MgSO4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可能是()
A.Ba(OH)2、MgSO4、Na2CO3、HCl
B.Na2CO3、Ba(OH)2、MgSO4、HCl
C.HCl、MgSO4、Ba(OH)2、Na2CO3
D.Ba(OH)2、Na2CO3、HCl、MgSO4
8.在下列物质中:a.食盐b.纯碱c.碳酸氢钠d.碳酸钙
(1)“侯德榜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2)可用作调味剂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____________。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____。
(5)既是钙盐又是碳酸盐的是_____________。
9.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图中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Ⅱ成立。
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了探究。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④氯化钾溶液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选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所以B不正确。
2.选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水溶液呈碱性,但其属于盐类。
3.选C。本题考查酸、碱、盐的性质。四种固体都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但只有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
4.选C。HCl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2CO3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KNO3和NaCl不反应;NaOH和Fe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1)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反应物:有酸酸必溶,无酸碱盐溶。
(2)由于初中常见的酸是可溶性的,因此: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碱+酸→盐+水,
RHCO3/RCO3+酸→另一种盐+CO2↑+H2O,
这三种复分解反应一定能发生。
5.选D。氯化钾与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铜都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碳酸钠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硝酸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稀盐酸、氯化铜不反应,没有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D符合题意。
6.选C。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中H+与OH-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B中Ca2+与CO3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C中各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D中H+与CO32-结合生成水与二氧化碳,不能共存。
7.选B。根据乙与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可知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应该是MgSO4与Ba(OH)2的反应,故A、D错误,又根据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而盐酸与MgSO4不反应,故可排除C选项,故B正确。
8.“侯德榜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食盐有咸味,可食用,常用作调味剂;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盐可以根据所含的金属元素分类也可以根据所含的酸根分类,碳酸钙既是钙盐又是碳酸盐。
答案:(1)b(2)a(3)d(4)c(5)d
9.按照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溶液中两种离子相互结合生成了气体、沉淀或水。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和CO32-,结合生成了H2O与CO2,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和OH-,结合生成了H2O。
答案:(1)①BaCl2+Na2SO4====BaSO4↓+2Na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Ba(OH)2+2HNO3====Ba(NO3)2+2H2O
(2)H+和CO32-H+和OH-
(3)
10.(1)Na2CO3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盐酸或稀硫酸等酸。(2)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和NaOH,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色,该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3)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和溶液显中性的氯化钠。所以当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为无色酚酞溶液不变红色,则猜想Ⅱ成立。
答案:
(1)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或稀硫酸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无色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CO2+2NaOH====Na2CO3+H2O
11、Na2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当Na2CO3过量时,废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CO3和NaCl;在溶液中Na2CO3和HCl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肯定是错误的;溶液中若有HCl,滴加AgNO3溶液也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不能证明只有NaCl;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是否含有Na2CO3可以滴加氯化钙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也可以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体生成。
答案:Na2CO3和NaCl
在溶液中Na2CO3和HCl不能共存
(1)不能溶液中若有HCl,遇AgNO3溶液也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CaCO3+2HCl====CaCl2+H2O+CO2↑
(3)②、③
蒸发挥发出的HCl会污染空气
声明:所有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会立即删除。
爱我就帮我点击“点赞”+“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