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时无刻不被塑料制品围绕我们日常生活,多数塑料制品都属于易燃物,燃烧持续越久火势越旺。可想而知,由于塑料制品时刻伴随我们生活中,稍有不慎被点燃后果不堪设想,从而对我们财产及人身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易燃物品说到塑料制品的材料,基本上都晓得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但这个便于我们日常生活方便的东西是西方国家发明的,在不断使用过程发现易燃是头疼的事。因此,也因为燃烧事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于是开始着手阻止燃烧问题的研究,但又不能改变原有的性能。最终,经过数次的实验与论证,找到了可阻止塑料易燃的添加剂,可降低火势蔓延,从而将因火灾事故的巨大损失降至最低。在后续阶段,对阻燃剂的不断深入研究,各种各样不同性能的阻燃剂被发明,应用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电气行业的应用,为阻止电火灾立下汗马功劳。
阻燃剂阻燃的灵感源自于燃烧的三要素,也是阻燃剂阻燃的根本所在。燃烧三要素;可燃物、一定的氧气、一定的温度,把其中的一个环节阻断,可阻止燃烧发生。再看塑料燃烧,要经过加热、分解、引燃、燃烧、火势蔓延等五个阶段。塑料在遇到外界温度不断的升高处于加热过程,然后达到塑料的化学反应的条件则分解,分解后产生可燃的气体或固体遇到火源自行引燃从而燃烧起来,随着燃烧的程度越来越剧烈,火势蔓延范围扩大,从而引发周边的可燃物引燃,加剧火灾波及的区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上面述说可知,这五个阶段阻断其中一个或数个就可阻碍燃烧的程度。想法可是理想的,但绝大多数的阻燃剂是不具备完全阻燃能力,只是增加燃烧的难度和降低燃烧的扩散。因此,就在我们所用的电线、插板的绝缘部分,都是采用塑料进行绝缘的,将其靠近货火源确实能够燃烧,相比什么塑料袋、塑料薄膜等塑料制品,燃烧没有那么剧烈,一旦撤掉火源可自行熄灭,这就是绝缘材料中添加阻燃剂的阻燃效果。通过上述也知道,阻燃剂只具备阻碍燃烧的能力,但不具备完全阻碍燃烧的能力,但离开火源依旧能够自行熄灭。那么阻碍燃烧的阻燃剂阻燃方式有哪些?说到阻燃剂的阻燃方式有气相、凝聚相、中断热交换三种阻燃方式。
说到气相阻燃方式,是因为塑料在加热过程会发生化学反应,即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因此气体的燃烧会促使塑料自身的燃烧加快。因此,将阻燃剂添加在塑料制品中,然后阻燃剂在加热分解过程产生的化学物质,阻碍可燃气体的与氧气的充分接触,或者产生与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相反物质,不断的消耗分解物体,来起到阻燃作用。凝聚相阻燃,通过阻燃剂自身的分解物阻碍塑料分解,或吸收热量延缓塑料制品的分解,或阻燃剂分解物产生气孔来阻碍热能传递,都属于凝聚相阻燃方式。中断热交换,通过阻燃剂分解产生的分解物带有塑料加热过程的一部分热量,降低加热热量,这样就降低了塑料分解的条件,为后续的引燃、燃烧、火势蔓延提供了阻碍条件,从而避免火灾事态进一步发展。
在生活中应该遇到过,有时拿着一根电线烧外部的绝缘层,冒出大量黑烟,而且有刺鼻气味,这就是用了卤系阻燃剂。可见,这种阻燃剂是对人们不友好的,属于污染物,但不要刻意地点燃还是对我们生活没有多大影响。有时也会遇到,点燃一根导线的绝缘层,并不是发出浓黑烟,而且有蓝光的,这就是用了磷的阻燃剂,也就是磷系阻燃剂。除了上述的,还有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这类阻燃剂的不足之处就是用量大,可想而知,这么高的用量务必会改变绝缘层的性能和可塑性。硅系阻燃剂对环境比较友好,由于制造工艺难度大,因此相比其它系列的阻燃剂来说要贵些。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既然阻燃剂有阻燃效果,肯定就要灵活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不是局限于塑料制品,虽然起初的出发点是基于塑料制品的阻燃。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于是在其它行业用到了阻燃剂。例如,家居行业、建筑行业、染织行业等,这些行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关于人们的物品存放的、关于人们住的、一关于人们穿的。因此,无时无刻不和它们打交道。因此火灾是无情大,无时无刻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提前防备才能安心地进行其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