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趋势
主要考查制取气体所需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方法以及装置的连接等。考查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实验题。在中考中这是一个分数较大的题目,主要围绕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判断、气体的检验、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以及实验注意事项为主,考查内容及形式多变,有一定的拓展度。
考查重点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催化剂的作用与特点;
.分解反应、催化剂等概念
重点考向
考向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易错警示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而不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气泡时不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加热膨胀出的空气。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中移出导管,然后在熄灭酒精灯,否则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知识拓展
1、制取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
2、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
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
方法技巧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
一般来说,“固体加热型”常用A装置;而“固-液不加热”型,常用B或C装置(其中,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便于随时添加液体,也可以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代替,可通过添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
过氧化氢制氧气是实验室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制气体的典型,该发生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而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型”装置制取气体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