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说了市面上冷却液的点点滴滴,这次说说如何自己动手更换冷却液。
先说说什么时候需要更换冷却液。冷却液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担负着发动机散热的功能,同时它还需要给自动变速箱的油冷器散热,装载涡轮增压器的车型甚至有的还需要它给中冷器散热,所以说冷却液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车辆冷却系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普通水可以替代冷却液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冷却液具有高沸点防锈不产生水垢等等功能,而自来水里面的矿物质在高级冷却系当中会引发灾难性后果,比如发动机水套结垢会让缸温局部过高造成损伤,又比如水垢会堵塞变速箱油冷器造成变速箱故障,所以万万不可加自来水,因此产生的故障数不胜数。
那么冷却液多久要换呢?这要看冷却系的结构,如果是全封闭高压冷却系,那么六年十六万公里是厂家给出的保守建议,实际使用八年二十万公里也不会有所影响,因为全封闭冷却系没有和外部空气交换,系统高压维持又让蒸发量几乎没有,所以冷却液的损耗和变质都极其微小,完全不必要提前更换。那么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冷却系呢,两三年换一次冷却液并经常检查补充就是免不了的功课了。
现在来说说怎样更换冷却液。其实冷却液是分成两大部分存在于冷却系中的,一大部分在水箱也就是车头的散热器,另一大部分呢,在发动机冷却管路中,当然剩下的还有连接管道和冷却液膨胀壶。因为节温器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两个部分是分离不通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冷机发动时候,为了要尽快提高发动机温度,冷却系采用小循环,也就是冷却液在发动机小系统内封闭循环,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节温器开启,散热器管路开启,于是冷却液开始大循环。对于更换冷却液来讲,一定要了解这个原理,才能简便并更彻底的更换,同时也提供了另一个捷径,也就是六年十六万公里,你可以每三年八万公里换掉一半冷却液,这样实际上是完全可以保障冷却液整体效能的。
这是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示意图。
下面是发动机冷却液循环流程图,可以看到不同的循环范围。
说说三种方法:
1,简便法。只更换散热器水箱内的冷却液,首先打开副水壶也就是膨胀壶盖子。有的水箱带有排水阀的,直接打开排水阀。如果没有排水阀的车型,一般在散热器水箱背后都有一根中间带有接头的粗管,卸开粗管中间的弹簧管箍,然后用力旋扭水管直至拔掉,水箱里的冷却液就会完全排空。这个方法可以冷车操作,因此没有被冷却液烫伤之虞。排尽以后,关闭排水阀。无排水阀拆卸水管排水的需要安装复原水管,装好卡箍。然后就可以往膨胀壶里添加新的冷却液了,直到液位不再上升,然后用力挤压水箱通往发动机的主水管,如有空气会被排出。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直至散热风扇启动,期间不断观察膨胀壶液位,如有降低及时添加,最终维持在低线稍稍偏上为最佳。这个方法使用冷却液四升不到,还剩一点放在车上,换冷却液以后的几天停车注意观察液位,全封闭冷却系需要经常打开膨胀壶盖子放气,两三天后液位没有变化,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2,置换法。这种方法略复杂,但置换率相比简便法更高。首先和简便法一样,放空水箱中的冷却液,并添入一桶新冷却液。把车辆发动怠速至散热风扇启动,进入大循环状态运转5分钟左右。熄火待发动机稍稍冷却后再一次放空水箱中的冷却液,注意这次放出的冷却液会比较烫,再并添入第二桶新的冷却液,重新发动怠速至散热风扇启动,期间观察膨胀壶液位并及时补充冷却液。这种方法置换率可达70%以上。
3,完全更换法。所谓完全更换,就是要彻底换掉整个系统内冷却液,操作略繁琐,且要注意安全。修理厂一般采用压气法吹压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所有冷却液,这个方法呢适用于更换不同的冷却液,或者之前加过水,要彻底置换,换的过程比较繁琐,而且加入新的冷却液以后,排气过程也比较漫长。一般车主更换可以用直接替换法,也就是把车辆发动怠速至散热风扇启动,这时候水温已经到了九十多度,节温器的开启温度一般是82度左右,这个情况下冷却系一定是大循环状态,可以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拔掉回水管作为排放管,一边同步添加新的冷却液,为了不让新的冷却液快速降低系统水温,使得节温器关闭,可以采用事先加热新冷却液的方法,比如放在热水的容器里升温,这样同步添加两桶加热的新冷却液,冷却系基本上能达到90%以上的置换率,当然整个过程环节比较多,两人配合比较好,还因为是运转中置换,时机非常重要,更因为带高温操作,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因此强烈建议车主自己更换的话,采用第一种半量更换法就完全可以了,熟练的人短短十几分钟就做完了。
枫桥聊车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车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