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教材必修课之第一篇第一

课程讲解是我个人总结、整理,并包含了市面上多家网校的重点考点内容。本着以通俗易懂为核心,讲解内容摒除了教材和规范套话及难以理解的表述方式,适合初学者快速学习。如有不足请各位指点。一、知识框架二、知识点讲解(一)燃烧条件燃烧必要条件:可燃物(木材、油、天然气等)、助燃物(氧气、氯气等)、引火源(打火机、电火花等)。燃烧必须要具备,缺一不可。燃烧充要条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并不是一定会导致燃烧,试想,用一根火柴可以点燃一棵树吗?所以充要条件概念引出: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与助燃物;足够能量的引火源。(二)燃烧链式反应理论人类的研究成果一般是根据现象来推理规律,当规律在其它环境中大量验证正确时就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但不同的人针对同一种事物研究发现的理论不一样。链式反应理论认为物质燃烧的延续是自由基的链锁反应,自由基就像是病毒一样这头传到那头。链式反应自由基与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称为着火四面体。(三)着火概念不用解释,大家都很熟悉。着火分为点燃与自燃。1.点燃:从没着火到受到点火热源而着火的过程。2.自燃:想想小学学的煤的自燃就知道了,挖出来的煤运不出去,长期堆积,无需外界火源自身由于缓慢氧化放热,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积聚,最终燃烧。(四)爆炸物质的能量瞬间释放功和热。爆炸分为物理爆炸(轮胎受热爆炸,气球爆炸等),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等),我这里不啰嗦了,对于考试了解到这个层次即可。(五)气体燃烧从知识框架来看,气体燃烧是按燃烧物质形态来分的,也就是可燃物是气体的燃烧。重点掌握气体的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只在燃烧区域才与助燃气体(如氧气)接触,燃烧只在此处发生。比如厨房燃气灶,需要与室内空气混合才可以燃烧。2.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氧气提前混合,正常情况下混合气体在出口处燃烧。不需要外界氧气配合。但混合气体供给速度小于燃烧速度,会产生回火,向供给管道内部燃烧。(六)液体燃烧重要理解几个概念1.闪燃:可燃液体挥发出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由于挥发比较慢不能持续燃烧。2.沸溢:含有水份、黏度大的重油受热后,内部水分气化上行,产生一种类似于煮粥时沸腾的现象。沸溢三个必须条件:1.原油的热波特性,即热导性,可将上部燃烧的热量向下传播。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3.黏度大,水气不易穿过油层。3.喷溅:油品长时间放置,内部的水分下沉到底部形成水垫层,当重质油燃烧的热量传至水垫时会生成大量水气,水气迅速膨胀将上部油抛向空中这种现象为喷溅。(七)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阴燃。1.蒸发燃烧:固体受热熔融蒸发后与氧气燃烧为蒸发燃烧。如蜡烛燃烧。2.表面燃烧:只在固体表面与氧气发生燃烧为表面燃烧。表面燃烧时无火焰,如木炭、焦炭、铁、铜的燃烧。也称异相燃烧,即可燃物与氧气处于固、气两种不同的状态。3.分解燃烧:固体受热分解气化并与氧气发生燃烧。木材、煤、塑料等都能发生分解燃烧。学过化学的都知道,此类物质分子为炭链较长的有机物质,需要燃烧给予能量打断化学键更易发生炭与氧的气化还原反应。气液固中的炭链逐渐变长。4.阴燃:潮湿的木材燃烧前期只发烟而不燃烧为阴燃。(八)闪点在规定的条件下,液体的可燃蒸气在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简单粗暴理解就是低于这个温度不能发生闪燃,高于这个温度可发生闪燃。一般用来表示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闪点越低的物质越易燃烧,危险性就越大。此处容易理解错误,请注意:汽油的闪点是-50度,而我们平时没有见到发生闪燃,所以闪点表达的意思不是到达个温度就可以自燃。闪点是指高于这个温度可以发生闪燃,而不是真的已经发生闪燃。(九)燃点物质在外部火源下起火并可以持续燃烧一定时间的最低温度为燃点。此处表示高于燃点就可以自燃发火。(十)自燃点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不需要明火就可以自己燃烧的最低温度。好比烤东西虽然与明火没有直接接触,但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度时也会燃烧。(十一)燃烧产物概念:燃烧或热解产生的全部物质。分为完全燃烧(如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烧(如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微粒(注意不是气体)飘浮在空气中是烟,在地面上就是烟灰,烟和灰同样是燃烧产物。(十二)燃烧产物的危害CO、HCN等在火灾时可直接致人中毒死亡。CO2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烟会降低人的能见度。(十三)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及其主要燃烧产物高聚物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成的人工合成产品,如塑料、橡胶、胶粘剂等。高聚物、木材和煤,前面的知识点有讲过这几种物质的性质。不作赘述。金属燃烧比较特殊,消防考试暂不考试。如果需要章节训练习题的话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3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