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易混概念辨析

准确理解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本功之一,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对比,帮助大家理解和区别。

1.性质和变化

性质是物质具有的特性,变化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但是两者密切相关,物质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变化则是物质性质的反映,在叙述物质性质时,经常会用“能”、“会”、“可以”、“具有”等字眼。

在判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根本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在判断有无新物质生成时,不能靠表面现象判断,更要看化学成分是否有变。

2.原子的质量、原子量和原子质量数

原子的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常以千克作单位。而原子的质量数量级特别小,对于书写、记忆和运算都不方便。

原子量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该标准相比较得到的比值即为该原子的原子量,所以原子量没有单位。

原子质量数是原子的近似原子量,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所以原子质量数是整数。

3.组成和构成

组成用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构成用于微观角度描述物质。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4.加热和高温

两者都是反应条件,一般实验室所说加热指酒精灯加热,温度低于℃以下(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左右),当实验所需温度高于酒精灯火焰温度时,可以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加热,温度可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温。而许多反应只能在高温下发生,在一般加热条件下不能进行。

5.洁净物与纯净物

洁净物指细菌或其他有害物质减少到无害的程度,一般指卫生条件干净程度。

纯净物指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可以用分子式表示。化学研究对象主要是纯净物。

如洁净的空气,空气中还有氮气、氧气等其他成分。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净物,当杂质对物质性质没有明显影响时,通常都可以看作是纯净物。

6.白色和无色

白色是固态物质对各种波长光全部反射后呈现的颜色;如,白色浓烟,白色沉淀。而无色是物体使各种波长光线完全透过时(没有任何吸收和反射),呈现的颜色,如无色液体,无色晶体。

7.烟和雾

两者都是微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烟的分散质是固体的小颗粒。雾的分散质是液体的小液滴。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所以用白烟描述。浓盐酸

挥发出来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水蒸气形成液体小液滴,所以用雾描述。

8.溶解性和溶解度

溶解性是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大小。通常分为易溶、能(可)溶、微溶、难溶来定性描述。

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一定溶剂中某物质的溶解性大小,是定量表示方法。两者有一定联系,通常把20℃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叫易溶物;1~10叫可溶物;<0.1叫微溶物;<0.01叫难溶物。

9.干馏和分馏

分馏利用液体沸点差异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属于物理变化。而干馏是将物质隔绝空气强加热的操作,物质一般都会发生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鉴定、鉴别和检验

鉴定和鉴别总称为物质的检验,只不过两者要求不同。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各自具有特性来加以区分,确定属于什么物质。依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都可以。鉴定必须是通过化学方法确定某种物质的组成。

11.酸的不稳定性和挥发性

挥发性是物理性质,酸分子沸点比较低,容易从溶剂中逸出。如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指酸分子受热或见光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新物质。如浓硝酸和亚硫酸会分解。

12.电离和导电

化合物形成无规则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连接外电源后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通路,叫导电。溶液导电的前提是电解质的电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