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中的强壮剂和调养剂小建中汤用好了,不

霓裳部落

导读:小建中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临床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歌诀: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组成: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方义:本证多由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治疗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案例举隅:

1、小儿腹痛

女孩,5岁,初诊:年2月27日。现病史:于年初外感发热,病愈后,患儿经常出现腹痛,饮食稍不慎便恶心呕吐,食欲差,大便干,有时大便如羊粪样。平时爱出汗,感觉没精神,喜甜食。舌淡嫩,脉沉细,腹软,脐右侧按压痛,无反跳痛。诊断:腹痛。

处方:桂枝10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20g麦芽糖30g,五剂,水煎服。忌食生冷瓜果。

年3月5日,患儿母亲发来舌照,并说孩子吃药后未再发生腹痛及呕吐,大便转好,一天一次,不那么干了,食欲好,饭量增多,嘱其继续服原方五剂巩固疗效。治腹痛为小建中汤所擅长,《伤寒论》原文中提到"腹中急痛”,这种急痛为一种挛急性的疼痛,阵痛,需要考虑用这张方。这些孩子大多为小建中汤体质,易汗出,大便干甚者如栗粒状,喜食甜食,精力差,易疲劳,易感冒等。2、心脏病许多以心慌为主证的心脏病,医院检查结果大都是心脏供血不足,这种病人往往伴随口干心烦,入睡不易,心慌时常伴汗出且饥饿时多发,这种情况中医解释为中虚相火不降,中虚则心慌汗出,相火不降则入睡困难而心烦,相火灼伤津液则口干。本病若按心脏病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下面举一病例:亓某某女54岁心脏病多年,平时家中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心脏病常规药常年不断,一日来我处买药我向其问起此病,具以实告。劝其中医调理,允之。按脉后告知此为中气虚弱所致。询其是否有口干、腿抽筋等证,确然。乃告知此病根本不在心脏,而是脾胃虚弱,就像我们看电视,直观看着是荧光屏抖动图像质量很差,大多以为是电视机本身有问题,但实际上是电压不足。这种情况也是这个道理:中气即是心脏的电源。本证用中药治疗,以小建中汤加减十剂左右而愈,后追访半年未复发,亦未再用心脏病常规药品。此等证状,以此方加减治疗数例,均佳效。3、皮肤病很多皮肤病,尤其是过敏性皮肤病,大多是中虚相火逆腾而刑金,同时伴有金气自身虚弱而易受侵害的情况,遇此病例我常以本方补中降火,遵照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圣训,佐以山药以补金气,若搔痒重者多断为肝肾阳虚,可佐以温补肝肾之品如巴戟天等。案例如下:周某某,女,18岁,常年身痒,搔则起水泡,医院久治不效。诊其脉缓弱,重按无力,初步断其为中虚相火逆腾而刑金。又询其是否常有腹痛以及腿抽筋等证,果然。于是拟小建中汤加山药,三剂大效,六剂收功。腹痛及腿抽筋亦随之而愈。鹿某某,女,56岁,因家中刷漆,手及面部过敏而痒,诊其脉亦缓弱无力,又因时值冬至之后,木气易动,遂拟小建中汤加山药另加乌梅和黑豆以安木气,三剂而愈。4、失眠有许多老年人经常出现两腿麻木抽筋,口干但不欲饮,身热阵汗,不易入眠等全身不适症状,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医院冠以“某某综合征”,随便开点钙片了事。但补钙之后症状依旧,医院水平医院就诊,结果仍然如此。鉴于这种情况,病人的子女往往怀疑老人精神有错觉,是老人自己“想象”出来的病。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以本方加减调治,效果也大多很理想。例如周某某,女,75岁,于年上半年来诊,主诉症状几与上同,亦言医院检查,结果都正常,就是浑身难受,儿子说她是装出来的,言下甚是委屈,实在没有办法了来找中医看看。我也是以此方加减调治,7副而愈。学中医就要有中医的思维,如本证按西医来说是“缺钙”,但补钙后症状改善并不明显,然而本方的几味药并没有哪一味明显的含钙量较高,但用药后问题却解决了。看来中气健运即可促进各种物质的吸收和平衡。对此,学中医者应当深思。5、肠痉挛肠痉挛症状多见于儿童,成人也较常见。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但总是不定时发作,持续一定时间自行缓解。西医处理方法只有等止痛药物,当时缓解,过后照常发作。本证也有诊断为肠淋巴结炎的,然而炎症痛应是持续的,不应是阵发性的,所以症状与诊断是相互矛盾的。其实这种情况按中医解释道理跟腿抽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肠道平滑肌抽筋,也是阵发,移时自解。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有寄生虫而用打虫药物,结果虫未打着中气益虚。这种病的孩子大都食欲不振,形体偏瘦。每有来诊,需耐心给予解释,且以中药调理,也正好此方甜味为主,儿童易于接受,用药3到6剂即可治愈,很少复发。这种病西医无从着手,中医却可以轻松搞定,其用药机理西医也是很难求证。6、反复感冒体虚之人多属中虚阳虚,体虚则表不固,表不固则风寒易侵且迁延难愈。庞某某,男,19岁,高中学生,身高1.85米,体格看去魁梧,只是平时不爱运动,冬寒肢冷,每有流感即难于幸免。早患晚愈,上次刚愈下次又至。外感时鼻塞头痛,咳嗽,但发烧不高且汗出不解。处方小建中加黄芪、附子、杏仁、厚朴。感愈咳止后只以小建中加黄芪附子调其体质,效颇佳。这种体虚易感之人为数甚多,反复外感且高烧难退。西医治法只能反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导致病人的体质越来越差,感冒越来越频繁。许多儿童一月甚至可外感2-3次,这种状况可谓触目惊心!以上是我对小建中汤临证应用的一点体会,本文并无排斥西医之意,只在分享经方应用的一些感受。中医有中医自身的规律,它不隶属或屈从于其他任何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尊重和遵循其规律,中医的发扬光大才有可能。方证、药证本方主治虚劳诸证。此言虛劳,皆因中焦虛寒,化源不足所致。阳气不足则无以温煦,故腹中时痛,喜得温按;中虚则无以生化,阴阳俱乏,无以奉心,则虛烦心悸,面色无华;中虚营卫化生不足,阴阳失调,而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以上治证虽较复杂,但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营卫失和,气血虚损所引起。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大法。重用甘温质润的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倍用,合甘草,有芍药甘草汤之意,是经方里面的止痛剂,有缓急止痛之功;桂枝伍饴糖辛甘温阳而祛寒,一温一凉,一散一收,以调和阴阳,化生气血。生姜、大枣、甘草辛甘相合,健脾益胃,调和营卫。诸药相合,使中气建,化源足,气血生,营卫调,则虚劳诸证可解。加减变方: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以甘温补虚,缓急止痛为主,在此基础上,仲景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较甚者主张再加黄芪(黄芪建中汤),以增益气建中之力。《备急千金要方》卷3又将方中桂枝易为桂心,再加当归以奏补虛和血止痛之功,用于妇人产后大虚,“腹中疠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小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者,即内补当归建中汤(习称当归建中汤)。用方要点一、本方是古代有效的强壮剂或调养剂,适合使用此方者,体质呈现出一种“虚弱”状态。此种状态一是指先天体型,多属桂枝体质;一是指因精力体力过度消耗,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二、小建中汤证有比较明显的腹证: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三、本方所主之疼痛为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或绵绵作痛,或挛急作痛,经常发作,但程度不剧烈,疼痛部位不定。同时伴有心悸、烦热、多梦、鼻衄等兼证。当以这些兼证为主诉时,应见到本方特有的疼痛、急迫症状,才可使用小建中汤。四、适用小建中汤的舌象,舌苔可以是薄白苔、薄黄苔,也可以是厚苔,但舌质必须柔嫩,有光泽,若舌质为坚老而苔厚腻者,就不适宜了。五、方中芍药以白芍为宜,饴糖属麦芽糖类,为方中主药,不可缺少。临证使用时若无饴糖,可用蜂蜜替代,不可用白砂糖代。如纳差或不喜甜食可用麦芽代替。本方加昧药多为黄芪党参、当归、五味子、酸枣仁等。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请勿试针试药▼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