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竹教授Science评述新方法既可

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Science评述:新方法!既可集水,又能可持续冷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到年,与冷却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五倍。因此,需要采取替代性高效的冷却方法来满足人们对制冷的需求。受从冰箱中取出的冷饮表面有小水滴的启发。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寒冷表面上出现的小水滴,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重要战略。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在《Science》发表评述介绍了一种被动辐射冷却策略(将天空用作冷水槽),这不仅有助于冷却,也可能有助于解决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缺水问题。

然而,水蒸气冷凝过程的效率是一个很大障碍。一个被称为性能系数(COP)的既定品质因数代表了产生的有用冷却能量与提供的功的比值。一般而言,冷水机的COP取决于热端(TC)和冷端(TE)之间的温度差。空调需要空气除湿,但水蒸气结露会引入更大的温差,从而降低了COP。这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个过程中的湿度管理。

协同和多功能效应可以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13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