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

白癜风专家新春会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4/5786057.html

第九单元溶液

第2节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注意事项

(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符号为S)

1.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涉及到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一定要转化到g溶剂(通常是水)。

3.气体物质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

三、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物质本身的性质

2.溶剂的种类

3.温度

(1)大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4.对气体来说,还有压强

(1)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2)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5.固体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分类(20℃)

溶解度在10克/克水以上易溶

溶解度在1~10克/克水可溶

溶解度在0.01~1克/克水微溶

溶解度在小于0.01克/克水难溶

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注意:

(1)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但也有例外

(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五、结晶

1.概念: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叫做结晶。

2.结晶方法

(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结晶后

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

物质:如氯化钠。

1.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A.温度的高低B.溶剂的种类

C.溶质的种类D.溶质、溶剂的质量

2.可以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的方法是()

A.增大压强B.增加溶剂C.搅拌溶液D.升高温度

3.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①降温②升温③蒸发溶剂④加入溶质

A.④①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

4.T°C时在克水里最多溶解X物质5克,则T°C时X物质的溶解度为()

A.1克/克水B.2克/克水

C.2.5克/克水D.5克/克水

5.在一定的温度下,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A克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类型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有固体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饱和溶液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类型二:溶解度四要素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g水里溶解36gNaCl达到饱和,则NaC1的溶解度是36g

B.20℃时水里溶解40gNaNO3,则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40g

C.t℃时,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4gKNO3,则t℃时KNO3的溶解度是24g

D.10℃时gNH4NO3饱和溶液中含有NH4NOg,则10℃时NH4NO3溶解度是g

答案:D

解析:注意涉及到溶解度概念时,一定要有四要素:即温度、g溶剂、饱和、溶解的质量。

类型三:溶解度的计算

例3.30°C时,g水中最多能溶解.5g硝酸钾,求30°C硝酸钾的溶解度。

答案:45.8g

解析:计算溶解度时将溶剂转化到g即可。

类型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例4.30℃时,往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

溶,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D

解析:熟练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固液共存肯定是饱和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例5.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D.倒出一部分溶液

答案:B

解析:熟练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类型五: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例6.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A.升温增压B.升温减压C.降温增压D.降温减压

答案:C

解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类型六:综合应用

例7.一定条件下,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a=。

(2)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所得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

(4)温度不变,将①、②所得溶液混合后,向其中再加入g该物质,能使

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答案:(1)17.5(2)30g(3)③(4)3

解析: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其中溶质质量为已经溶解的质量。所以a=17.5。由③知道20g水中最多溶解6g该物质,所以溶解度为30g。25g水中最多溶解7.5g物质,所以需要加3g物质。

1.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只有①

2.(顺义二模)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最大

C.20℃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

3.将50°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C,此时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液体积

4.有甲、乙两烧杯20°C时KNO3的饱和溶液,甲为克,乙为克,将它们都加热蒸发掉50克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都有晶体析出,则析出的晶体的质量:

甲烧杯乙烧杯(填多于、少于、一样多)

5.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20℃时,向g水中加入3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向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4)右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2)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

D.干冰E.氢氧化钠

1.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3.对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要注意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g溶剂③饱和④溶质的质量。

训练25°C时,将20克硝酸铵固体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为饱和溶液,此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

A.26.5克/克水B.40克/克水

C.28.6克/克水D.无法判断

训练在4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克水。要配制40°C时的氯化钾的饱和溶液:

(1)60克氯化钾应该溶解在克水里。

(2)在60克水里最多溶解克氯化钾。

训练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里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的现象(鱼

缺氧浮上水面呼吸),根据上述现象推知:气体的溶解性除受溶质、溶剂性质及温度的影响

外,还和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减少,随的增大而增大。

训练20℃时,克硝酸钾饱和溶液,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80℃时,该溶液

为(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克。

训练现有三种物质提纯的方法:①过滤②蒸馏③蒸发。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各选用什么方法。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

除去水中溶解的氯化钠:。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溶解、、。

训练下列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B.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C.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D.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基础巩固

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后,从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减少B.溶解度减小

C.浓度减小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房山二模修改)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利用的是的结晶方法。

3.(朝阳二模改)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

4.(南开中学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多种

5.(门头沟二模改)下表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gKCl饱和溶液中含34gKCl

B.任何温度下的KCl饱和溶液都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C.40℃的KCl溶液的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20℃的KCl溶液的溶质质量

D.将6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6.t°C时,将克A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干,得到A固体25克,求t°C时A物质的溶解度。

7.已知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克水。求20°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克中含氯化钠多少克?

巅峰突破

1.将t℃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液质量不变

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

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

4.要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压降温B.加压升温

C.减压降温D.减压升温

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KNO3溶液g、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甲>乙B.甲<乙

C.甲=乙D.不一定

6.已知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g水,24g硝酸钾溶解在多少克水里才能配成20°C时的饱和溶液。

7.t°C时某溶液克,蒸发掉20克水后冷却到t°C时析出溶质9克;再蒸发掉10克水后又冷却到t°C时析出溶质5克。则

(1)t°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2)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含水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2.D3.D4.B

5.A/(-A)g

1.D2.D3.B

4.一样多

5.(1)水(2)饱和(3)加水或升高温度(4)ACD

训练B

训练(1)(2)24

训练压强,升高,压强

训练不饱和,

训练③;②;①;①③

训练D

基础巩固

1.D

2.硝酸钾,蒸发溶剂

3.B4.A5.D

6.20g

7.52.9g

巅峰突破

1.D2.C3.D4.A5.C

6.75.9g

7.(1)50g(2)g(3)g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0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