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可以“升高”或“降低”.
3、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断绝可燃物的来源。
(2)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等;熄灭酒精灯盖上灯帽.
(3)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冷却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建筑物起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等。
3、几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③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1、化石燃料的概念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包括包括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夜)、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它们(都是混合物)
2、天然气
(1)、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A、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B、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3)、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4)、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5)、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5、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森林;腐蚀金属、建筑物、油漆、皮革、纺织品等;使水体酸化
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后再排放;使用清洁能源等
(二)、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乙醇(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
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