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烧烧的本质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条件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着火三角形特别注意:区别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
对于多数有焰燃烧而言,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可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有焰燃烧的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着火四面体总结:
三、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1、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2、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能区别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和固体燃烧。
(1)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或者可燃性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闪燃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
(2)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
③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沸溢(3)喷溅: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
喷溅闪燃、沸溢、喷溅形成的必要条件(4)固体燃烧
固体燃烧的分类及特点上述各种燃烧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
3、闪点
定义:闪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液体和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少数可燃固体也会存在闪燃现象,例如,一些熔点较低的固体发生蒸发燃烧的过程,但可燃固体的闪点不易测定。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4、燃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常见可燃物的燃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通常,用燃点作为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之一。
区别:自燃点
自燃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