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暖面料的分类
当前保暖面料按照其保暖原理主要分为消极阻热式和积极产热式面料。
1)传统的保暖面料大多属于消极阻热式面料,这类面料主要是依靠增加厚度或絮状填充物以提高舒服的静制空气量,从而降低面料整体的导热系数和热量流失。
2)积极产热式面料主要是通过在原材料制备或面料后整理过程中添加产热材料或吸湿发热整理剂,使得纺织品在服用过程中能自主产生热量以达到保暖的目的。常见的积极产热面料包括光热面料、电热面料、近红外热面料和吸湿发热面料。
二、吸湿发热面料的开发现状
其中吸湿发热面料同时具备吸湿排汗和自主发热功能,能够保持面料产品在服用过程中的持续温暖和干燥,根据其织造纤维种类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以天然吸湿发热纤维为主的面料
当前使用较多的天然吸湿发热纤维主要为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相较于传统合成纤维,棉和羊毛纤维因其表面存在大量极性基团,可以很好地吸收人体表面微环境以及空气中的水分并产生热量。其中羊毛纤维的吸湿积分热更是高达.6J/g,远高于传统涤纶纤维的3.4J/g以及传统腈纶纤维的7.1%。
尽管棉纤维的吸湿性不及羊毛纤维,但可以通过后续化学整理进一步提高其吸湿性,如SakaiYoshiaki在棉纤维表面引入大量羧基化合物以达到提高吸湿发热效果。
2)以合成纤维为主的面料
考虑到天然纤维往往存在较差的湿稳定性和排湿性,在运动出汗后会引起织物结构变化或细菌滋生以及回冷等不适感,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吸湿发热合成纤维,其中涤纶纤维和腈纶纤维的生产加工量于所有纤维中遥遥领先。如由日本东丽公司研发将超细旦腈纶和特殊扁平粘胶纤维结合开发出的Softwarm吸湿发热纤维。
但传统合成纤维吸湿性较差且回潮率较低,因此,涤纶和腈纶的功能化改性必不可少。常见改性方法包括利用吸湿排汗剂(如Texnology?X23)这类织物亲水助剂将亲水化极性基团引入涤纶或腈纶纤维表面,或利用碱法水解工艺刻蚀纤维表面,增加其粗糙度和亲水性。
3)复合型吸湿发热面料
除对已有纤维进行表面功能改性外,还可以通过将基体纤维和具有吸湿性或发热性的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助剂相结合,制备复合型吸湿发热材料。
例如,通过浸轧、浸渍等后整理工艺,将具有吸湿、保湿、发热等功能的吸湿发热整理剂(如Texnology?HEAT-WTEX)添加至棉、粘胶、涤纶、晴纶等各种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中,赋予纤维面料蓄热、保暖、透气效果,并用交联剂还可增加其耐洗性。
浸轧工艺:
Texnology?HEAT-WTEX:30-80g/l
轧余率:60-80%
浴液温度:20-25℃
烘干温度:80-℃
快速焙烘:-℃处理30-60秒(定型机)
面料的吸湿发热后整工艺作为一种兼顾穿着舒适度和面料功能性的双重提升方案,备受面料厂、品牌商、织物防水剂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