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表明,人一生大概要吃7万多顿饭。
我们的厨房里有很多厨具,这些厨具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家里有些厨具时间长了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我们的身体,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厨房的卫生!
就拿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筷子来说,里面的讲究就很多!
直到如今,大部分家庭所使用的筷子依然是传统的木筷子,由于木筷子易于雕刻,市面上的木筷子种类也是繁多,并且价格不一。
但不少家庭存在一个现状是,家里的木筷子基本会使用一年以上,等到过春节时,才会将使用过的木筷子替换掉,但这其实是很不健康的做法。
殊不知,就是与我们三餐相伴的筷子,也可能成为感染疾病的源头之一。
这个季节,正是筷子最容易发霉的时候
筷子是国人吃饭的必备餐具,但长时间使用的筷子易残留细菌,尤其是在南方潮湿闷热的夏秋季节,筷子更容易生菌、发霉。
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1.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较大
测试结果显示
●湿筷子的霉菌比干筷子多25%以上。
●不同的环境湿度下,筷子上的霉菌数量增长相差甚远,霉菌在湿度80%的条件下(如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极易生长,而在湿度40%的条件下基本不生长。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不大。
2.旧筷子、竹木筷更容易发霉
测试结果显示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的筷子更容易长霉,霉菌数量比新筷子和使用个月的筷子要多0%以上。
●木质和竹质筷子结构疏松,表面的凹槽、细纹容易藏匿细菌。竹木筷的霉菌计数是不锈钢、合金、密胺筷的7倍以上。
长期使用的筷子中竟然“藏满病菌”?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是木质筷子,竹木筷子最早出现在洪水中,当时用竹竿捕鱼以节省时间。
如今,竹筷和木筷已经成为中国最常用的筷子,但是竹木材质的筷子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发霉,比较容易发霉,长期使用无异于慢性自杀!
对很多家庭来说,一双筷子用几年是常有的事。而实际上,筷子使用时间越长,细菌数量越高。有些餐馆的筷子使用年以上,一双筷子上的细菌数高达10万个左右。
使用发霉的筷子会致癌是真的吗?
说筷子致癌,特别是竹木筷子,主要是因为筷子使用较长时间发霉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标明的“一类致癌物”,对于肝脏有较强的损伤作用。
很多人觉得筷子使用长时间后自身就会发霉长出黄曲霉毒素,这本身是个误区,筷子不是食物,并不会自身生长黄曲霉毒素。
之所以会有筷子永久致癌这个说法是因为竹筷子和木筷子在使用比较长的时间后发霉导致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筷子上会沾染上黄曲霉毒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方面,筷子如果在没有清洗干净或者出现裂缝的时候,容易残留某些食物,这些食物长时间附着在筷子上发霉变质,筷子上才可能会沾染上黄曲霉毒素,以致于产生致癌的风险。
另一方面,平时我们在清洗完筷子之后,一般会集中放在筷子篓里或者橱柜中,这时候筷子的含水量比较高,潮湿的环境会产生一些细菌,导致筷子发霉的情况,不一定是黄曲霉毒素,也有可能是其他霉菌。
首先,先了解一下是什么?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衍生物多达20几种,以其中的B1毒性最强。
致突变性是黄曲霉素的重要特性之一,能够将人的DNA进行合成,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具有染色体畸变、断裂以及某些染色体缺失的作用。而它对DNA的这些作用,都有进一步发展成为癌症的可能。
黄曲霉素对于肝癌具有很强致病性。黄曲霉素B1对细胞产生作用,使之错误地修复体内DNA,诱发DNA发生改变,以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医学专家对我国肝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地区的膳食结构当中,饮食中黄曲霉素污染越高的人群,罹患肝癌的发生率越高。而在其他地区进行调查以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因此肝癌的发生,与受到黄曲霉素污染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黄曲霉素对于身体的影响非常恶劣,因此我们的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如果不小心摄入了黄曲霉素,要想办法降低体内黄曲霉素的毒性和致癌性。
家里的木筷子为什么容易发霉?
1、在水里泡太久
有多少人习惯吃完饭后先把碗筷放水池子,加入水、洗洁精泡上一会儿,等等再洗的?
这个做法看似更利于去除油污,能将碗筷清洗得更干净。但实际上,餐具中残留的丰富油脂反而会给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及良好的环境,加速它们的生长。
而且,如果你家筷子是竹木材质的,那长期浸泡在水中还容易发霉,更要小心。
2、一大把一起搓
把筷子攒成一把一起搓洗,这种常见做法其实也是错误的。
首先,一把把地搓洗筷子,会加快筷子表面的磨损速度,食物残渣也就更容易残留在筷子的划痕、缝隙中,更易于致病菌滋生;其次,整把筷子一起搓,清洁效果也不如一根根洗。
、湿哒哒地堆一起
在潮湿、未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筷子中更易繁殖细菌、霉菌。所以,如果把刚洗好、还湿着的筷子直接堆在一起,那很可能“功亏一篑”,白费了洗筷子时的努力。
这几种筷子,建议你别再用了
1、已经长霉斑的筷子
竹木筷子是霉菌喜欢的环境,一旦没有清洁干净,很容易滋生细菌。
但是很多长辈对霉斑并不在意,认为洗洗还能用。大家一定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如果筷子长霉斑,或者有变形的情况,就赶紧帮他们换吧。
2、已经变色的筷子
家里的竹木筷在使用-6个月后,颜色会逐渐变深或变浅,这是由于使用频率增加,导致其受到污染所致。所以建议使用半年后就可以换新的筷子。
、出现磨损、刮痕的筷子
为了延长筷子的使用寿命,很多生产厂家会在筷子表面涂一层食用漆,当我们使用一定时间后,这层漆会逐渐剥落,而且会留下一些刮痕,这些刮痕容易“囤积”食物,如果你家的筷子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是时候更新换代了。
4、出现异味的筷子
如果筷子出现异味,那就绝对不要用了,赶紧丢了吧。毕竟除了卫生问题,拿着一双有味道的筷子吃饭,这饭也不香了。
赶紧查查家里用的筷子,尤其是老人家,可能一把筷子用几年,平时总觉得晾晾晒晒就可以,为了家人健康该换就早点换了吧。
开水烫筷子真的有用吗?
“用沸水烫一下筷子”的做法基本没用,只有当消毒时间超过20分钟,筷子上的菌落和霉菌才能被有效去除。
专家表示,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时间。
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多数要经℃高温作用1—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如果加热温度仅为56℃,即使加热0分钟后,这些细菌仍可存活。
另外,某些细菌对高热有更强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
因此,吃饭前用开水烫碗,因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不足,只能杀死极少数微生物,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致病性微生物。
消委会提醒,筷子最好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养成勤换筷子的习惯,最好半年换一次。
清洗是否干净,也是影响筷子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消毒方式下,洗干净的筷子消毒效果更好,菌落和霉菌数量要比未清洗的筷子少80%以上。
五类筷子中,不锈钢、合金、密胺筷更易消毒,木筷、竹筷稍差。
那么该如何养护筷子?正确用筷要牢记六点!
1、定期更换筷子,使用不超三个月
筷子的颜色会随着使用频率慢慢变深或者变浅,筷子颜色的变化主要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食物、空气、洗涤剂以及筷子上的残留物所导致。当然,细菌长时间的附着堆积也是筷子变色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议三个月左右请更换一次筷子。
2、拒绝“湿存”,筷子烘干再储存,避免霉菌滋生
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筷子都是竹筷或者木筷,大家习惯洗净筷子后直接放入橱柜或筷子筒中,但此时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霉菌,导致筷子表面发霉甚至“长毛”,长此以往对于健康存在威胁。
建议每天洗完筷子晾晒或者烘干完全后再放入橱柜,另外定期煮沸消毒(每周沸水煮制半小时),降低健康隐患。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