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里必知的注意事项,你还记得么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化学实验室里必须知道的注意事项

一、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1.1实验守则

实验守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它是防止意

外事故发生.保证正常的实验环境和工作秩序.做好实验的前提。

(1)实验前必须认真写预习报告,进人实验室后应首先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和

布置,了解各种设施的位置并清点仪器。

(2)实验中应保持室内安静,集中思想,仔细观察,如实、及时地把实验现象

和结果记录在报告本上。

(3)保持实验室和实验桌面的清洁,火柴.纸屑、废品等应丢人废物缸内,不

得丢人水槽,以免造成水槽堵塞。

(4)使用仪器要小心谨慎,若有损坏应如实填写仪器损坏单;使用精密仪器

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节约水电。.

(5)使用试剂时应注意:

①按量取用,注意节约;

②取用固体试剂时,应注意勿使其落在实验容器外;

③公用试剂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擅自拿走,用后即放回原处;

④试剂瓶的滴管.瓶塞是配套使用的,用后应立即放回原处,避免错混或玷

污试剂;

⑤使用试剂时要遵守正确的操作方法。

(6)实验完毕,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整理桌面,洗净双手,并经指导教师同意

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内物品不得私自带出。

(7)若发生意外事故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遇有烧伤割伤时,应立即

报告指导教师,及时急救和治疗.

(8)每次实验后由值日生负责整理药品,打扫卫生,并检查水、电和门窗,以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1.2实验室的安全及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要使用易燃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和苯等;易燃易爆

的气体和药品,如氢气.乙炔和金属有机试剂等;有毒药品,如氰化钠、硝基苯,甲

醇和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等;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氯磺酸、浓硫酸、浓盐酸、烧碱及溴等。这些药品若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发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等事故。此外,玻璃器皿、煤气、电器设备等使用或处理不当也会发生事故。但是,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实验者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预习和了解所做实验中用到的物品和仪器的性能、用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就能有效地维护人身和实验室的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下列事项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切实执行。

一.实验时的一般注意事项.

(1)实验前须做好预习,了解实验所用药品的性能及危害和注意事项

(2)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蒸馏、回流和

加热用仪器,一定要和大气接通。

(3)实验进行时应该经常注意仪器有无漏气、破裂,反应进行是否正常等情

况。

(4)易燃、易挥发物品,不得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

(5)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在操作时应加置防护屏或戴防护眼镜、面罩和

手套等防护设备。

(6)实验中所用药品,不得随意散失、遗弃。对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

应置于通风设备中进行,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7)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洗手,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喝水或吃食品。

(8)玻璃管(棒)或温度计插人塞中时,应先检查塞孔大小是否合适,然后将

玻璃切口熔光,用布裹住并涂少许甘油等润滑剂后再缓缓旋转而人。握玻璃管

(棒)的手应尽量靠近塞子,以防因玻璃管(棒)折断而割伤皮肤。

(9)要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沙桶及急教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妥

加保管。安全用具及急救药品不准移作它用,或挪动存放位置。

二、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

(1)实验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大多是易燃的。因此,着火是有机实验中常见的

事故。防火的基本原则是使火源与溶剂尽可能离得远些,避免用明火直接加热。

盛有易燃有机溶剂的容器不得靠近火源。数量较多的易燃有机溶剂应放在危险

药品橱内.而不存放在实验室内。

回流或蒸馏液体时应放沸石,以防溶液因过热暴沸而冲出。若在加热后发现

未放沸石,则应停止加热,待稍冷后再放。否则在过热溶液中放人沸石会导致液

体突然沸腾.冲出瓶外而引起火灾。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烧瓶,而应根据液体沸

点高低使用石棉网、油浴、水浴或电热帽(套).冷凝水要保持畅通,若冷凝管忘记

通水,大量蒸汽来不及冷凝而逸出,也易造成火灾。在反应中添加或转移易燃有

机溶剂时,应暂时熄火或远离火源。切勿用敞口容器存放、加热或蒸除有机溶剂。

(2)易燃有机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在室温时即具有较大的蒸气压。

空气中混杂易燃有机溶剂的蒸气达到某一极限时,遇有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而

且,有机溶剂燕气都较空气的密度大,会沿着桌面或地面漂移至较远处,或沉积

在低洼处。因此,切勿将易燃溶剂倒入废物缸中。量取易燃熔剂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蒸馏易燃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的装置,要防止漏

气,接受器支管应与橡皮管相连,使余气通往水槽或室外。

(3)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严禁明火,

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如由于敲击、鞋钉摩擦、静电摩擦、马达炭刷或电器开关等所产生的火花。

(4)常压操作时,应使全套装置有一定的地方通向大气,切勿造成密闭体系。

减压蒸馏时,要用圆底烧瓶或吸滤瓶做接受器,不可用锥形瓶,否则可能会发生

炸裂。加压操作时(如高压釜.封管等),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并应经常注意内压

力有无超过安全负荷,选用封管的玻璃厚度是否适当管壁是否均匀。

(5)有些有机化合物遇氧化剂时会发生猛烈爆炸或燃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存放药品时,应将氯酸钾、过氧化物、浓硝酸等强氧化剂和有机药品分开

存放。

(6)开启贮有挥发性液体的瓶塞和安瓿时,必须先充分冷却,然后开启(开启安瓿时需要用布包裹),开启时瓶口必须指向无人处,以免由于液体喷溅而遭致

伤害。如遇瓶塞不易开启时,必须注意瓶内贮物的性质,切不可贸然用火加热或

乱敲瓶塞等。

(7)有些实验可能生成有危险性的化合物,操作时需特别小心。有些类型的

化合物具有爆炸性,如叠氮化物、干燥的重氮盐、硝酸酯、多硝基化合物等,使用时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蒸干溶剂或震动。有些有机化合物如醚或共轭烯

烃,久置后会生成易爆炸的过氧化合物,须特殊处理后才能应用。

(8)当使用有毒药品时,应认真操作,妥为保管,不许乱放,做到用多少,领多少。实验中所用的剧毒物质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者提出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而有效的处理,不准乱丢。

(9)有些有毒物质会渗人皮肤,因此在接触固体或液体有毒物质时,必须戴

橡皮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让毒品沾及五官或伤口,例如氰化物沾及伤口后就会随血液循环全身,严重者会造成中毒死亡事故。

(10)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

行。使用后的器皿应及时清洗。在使用通风橱时,当实验开始后,不要把头伸人橱内。

(11)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

握湿物接触电插头。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完后先切断电源,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拔下。

三.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一)火灾与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火灾与爆炸的发生是实验室事故中概率最大者,引发原因主要有:

①缺乏基本知识。例如大多数可燃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都有可能具有--定的爆炸界限,若不了解这种性质,对介于此界限之内的混合气体,一旦遇热、遇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

②仪器装置安装不当。如蒸馏装置密闭、未与大气相通,明火加热使易挥发易燃物品等引发爆炸。

③未掌握药品性能或操作不当。如使用未经硫酸亚铁处理过氧化物的乙醚,研磨、撞击不稳定化合物,碱金属遇水等。

④实验不认真,操作马虎,无科学态度,如随意混合药品,乱倒实验废液、废料等。这些都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此类灾害的预防,关键是在实验中要了解反应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规范地进行操作,才能消除事故于萌芽状态。

对于已发生的此类事故的急救处理,主要是迅速隔离(如关闭电源、火源、搬

离周围物品),即时灭火。应根据发生火灾物质性质选用不同方式,不同器材进行

灭火。

国际.上根据可燃物质的性质把火灾分为四类,可以相应地采取不同的灭火

方式,供大家参考。

A类,有机可燃固体。常用水、酸式泡沫灭火器灭火。

B类,可燃液体。常用泡沫灭火、CO2.干粉以及灭火剂,抑制、阻断燃

烧反应继续发生。

C类,可燃气体。常用干粉、灭火剂灭火,作用同B类。

D类,可燃性金属。常用干沙覆盖隔离或用灭火剂形成隔离保护膜灭

火,切不可用水和能生成CO2气类灭火剂。

若衣服着火,切勿奔跑,用厚的外衣包裹使其熄灭。较严重者应躺在地上(以

免火焰烧向头部)用防火毯紧紧包住,直至火灭,或打开附近的自来水开关用水

冲淋熄灭。医院治疗。

(二)割伤

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馏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

创可贴药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医院治疗。

(三)试剂灼伤

轻伤涂以玉树油或鞣酸油膏,重伤医院。

酸: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3%~5%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

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2%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溴:立即用大量水洗,再用酒精擦至无溴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

油膏。

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与碱灼伤处理相同。

(四)试剂或异物溅入眼内

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医院。

酸;用大量水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

碱:用大量水洗,再用1%硼酸溶液洗。

溴:用大量水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

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0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